金色旋风

登录 | 注册

积分: 0 |用户组: 金旋门外汉

搜索
查看: 18693|回复: 3

百度知道和知乎有什么区别?哪个流量比较高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7-5-30 10:05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大家做创业推广的时候,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去百度知道,或者知乎去,但是这2个,哪个比较适合你呢,或者说哪个流量更大一些呢,你可能不知道,那就看看今天这篇文章,相信会给你答案!

1、社区定位差别

首先看下这两个社区的定位,以下分别用一句话来说明两个社区的定位。

①、百度知道:

百度知道是一问一答,每个动作都充满了个人主义色彩,是用户自己根据具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,通过积分奖励机制发动其他用户,来解决该问题的搜索模式,问题涉及领域也比较广。

②、知乎:

知乎更多的是表示一些观点,显得更加正规和严谨,里面的问题问的一般都是有高度有深度。用户分享着彼此的专业知识、经验和见解。

一句话总结:百度知道广而大,知乎小而美。通俗点讲:百度知道就像大街上面的门面,知乎就像商场里面的专柜。


2、用户群体不同:

①、百度知道:

更多是为了解决小白用户的问题,也就导致了高端用户不愿意参与其中。

②、知乎:

使用门槛让许多小白也不太愿意参与,知乎最早的一批种子用户都是行业的领军任务,营造了社区的氛围。


3、问答体系不同

①、百度知道:

每题系统自动悬赏20财富、20经验,谁先抢到回答了,并且不论被系统采纳(其实就是管理员采纳)还是提问者采纳,就可以获得财富、经验,同时,这个问题完结并不再给出回答入口。

②、知乎:

一群兴趣相投的人,没事的时候之乎者也、咬文嚼字一下,没悬赏,没奖励。更加类似于百度贴吧、猫扑、天涯等的社区。大家不是在抢时间回答问题,因为没人跟你争,争什么呢?你的回答如果好,点赞的人多了,就会被顶上去,回答质量不高,即使你第一个回答,照样被踩下去。

直接截图给大家对比一下:

百度知道提问

知乎提问

把两个答案进行比较,百度知道是给出相对宽泛的答案,而且广告和利益性比较强。而知乎的高逼格和专业性特征就非常突出。

4、推广引流方法不同

接下来才是三师弟想要分享的重点。

①、百度知道:


很多兄弟都知道利用百度知道可以引来高质量的粉丝,但是痛苦的是百度知道很难留下联系方式。下面三师弟就百度推广技巧和大家说说。

第一步,先在百度知道打开自己想回答的题目。
第二步就在电脑新建个txt文档。
第三步,回答问题时选择上传附件,在命名文件时留下你的联系方式。

当然,虽然这个技巧非常简单,但还是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的。

第一个要注意的就是文档名的长度,如果太长了联系方式会被隐藏,测试后发现字数最好在16个内,是比较合适的。

第二个就是回答的文字内容,在文字中一定不要出现广告和联系方式,一旦有了很容易被百度和谐。并且文字内容尽可能专业一些,这样也可以让别人对你更信任,有更大的几率加你为好友。

最后就是文档的内容,因为名称已经留了联系方式,在文档内容中就不要出现广告了,因为百度会对文档内容进行检测。另外,如果批量操作的话,尽量不要重复上传同一个内容,这样也很容易被百度判定为异常行为。

②、知乎:


因为在知乎上,干货比较多,大部分的回贴内容质量很高。下面三师弟就来介绍一下在知乎上,通过玩问答来为自己引流吸粉的方法。

第一阶段,先注册一个大号,这个号是你用来回答别人的提问的,要塑造你个人形象、专业形象的。

进入第二阶段,去申请几个小号。这些小号可以用来提问,也可以用来回答。有时候,一些用户关心的问题可能在知乎上还没有人提问,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小号去提一些问题,然后再来回答。

第三阶段才是放广告。在知乎上,广告植入的方式一般是两种。一种是在你注册的名字和个人简介里下功夫。简介里还可以带上自己的联系方式。另外一种就是在回答问题时植入了。你可以是在内容里进行软性植入,和我们平时做软文推广差不多,但一定要软。也可以是在回答完问题以后,在文章的结尾处顺便打个广告,介绍一下自己的业务和希望大家关注你的联系方式。

5、总结

最后对比一下,你更喜欢哪个社区呢?
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7-5-30 10:09 | 显示全部楼层
顶起出售广告位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7-5-30 10:59 | 显示全部楼层
OMG!介是啥东东!!!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Archiver|手机版|金色旋风创业网 ( 浙ICP备19037471号-2  

GMT+8, 2024-5-20 17:57 , Processed in 0.165649 second(s), 19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4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