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色旋风

登录 | 注册

积分: 0 |用户组: 金旋门外汉

搜索
查看: 4751|回复: 21

真正的高手,都有在竞争中制胜的绝招

[复制链接]
 楼主| 发表于 2020-5-14 08:48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这篇是《本想深耕一个行业,却面临中年职业的再选择》的第三篇,今天我们讨论第6个问题:

学有所获,心有所向

1、此地不可久留,走出“中途镇”;

2、跳出思维陷阱,「逆向思考」另辟生存蹊径;

3、内心安定,避免“越努力,越焦虑”的状态;

4、延长你的故事线,世界在绽放无数的可能性;

5、建立成长的底层逻辑,设置人生「意义发条」;

6、终身学习,优化自己的知识框架&认知体系;

前情回顾:

这个时代的特点就是VUCA(易变性、不确定性、复杂性、模糊性),变化、波动都是家常便饭。

无论今天是因为“游戏规则的不公平而导致的再选择,还是因为我们自己的认知障碍、思维固化,停留在了“中途镇”。

既然风险随时存在,一切都充满不确定——其实无论对谁都是如此。

接受不接受,已经由不得我们,因此,以“自身的变来应这个世界的万变”才是这个时代的生存策略。

人生就是一场无限游戏,在无数次的闯关中,我们面对困境,必须要提出“既有效率又有效果的解决方案”这样才能改变现状,处境,甚至世界。

天都不知道那块云彩先下雨,更何况我们要应对“不确定”,面临各种各样的“竞争”,如何在各种情况下稳扎稳打,取得胜利,不可缺少的是“可迁移”的能力。

比如从一个岗位转到另一个岗位、从一个行业跨到另一个行业、从打工者变成创业者、自由职业者或是全职妈妈……。

不管你如何波动,那些依然能被不断重复使用、无障碍的能力,就是“可迁移能力”!

这种既要满足“有效率又有效果的解决问题的方案”,又能“被不断重复使用,无障碍的可迁移能力”,就是我们本篇主要讨论的「认知体系」+「知识体系框架」。

而认知体系&知识体系,是怎样结合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呢?如图:

01

什么是认知?

什么是认知体系?

「认知」是一种生存手段,即人类通过不断的进化,最后能让自己更好生活的手段。

「认知体系」是基于我们的认知,构建一个能看清问题本质的工具,这个工具用于将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先“识别”再“分块”,类似于剥洋葱一样,不至于让我们的思考只流于表面。

换言之,认知越高的人,越能看清事物的本质,俗话说“活的越明白”。

比如我们经常说被收了“智商税”,或者“被侮辱了智商”,这种说法,在某种意义上其实就是认知较浅。

那为什么我们每个人的认知会有深浅呢?

这跟智商关系不大,认知是与我们受教育程度、知识水平相关,另外认知还会受制于现有生活的环境及境况遭遇。

有这么一个笑话,一个农民说:“我要是当了皇帝,我们家的粪叉子都用金的”。在他的生活场景里,他顶多能这么设想皇帝。如果他真的当了皇帝了,肯定也不是这样的认知了?

再比如:

我有一个同学是骨科医生,我们去他家聚餐,他女儿无意间问了我一个问题:阿姨,医生是不是就是拧螺丝的人呢?

当时我觉得很奇怪,孩子怎么会把医生和拧螺丝划等号呢?

原来他爸爸每次手术之后,都会在家里说:“我就是个装卸工,每天拆装钢板,骨科大夫真是重体力工种,不但要拿手术刀,还要拿螺丝刀”等等,而且还经常在电话里和同事讨论螺丝刀的更新迭代以及使用场景。

因此孩子就有了这样的认知,骨科医生就是拧螺丝的人。

所以,我们认为的一个客观判断或者选择,实际上只是我们现有认知的一个观点,也许并没有完全说出真相。

因为:

最重要的东西是永远看不见的——《小王子》

我们对世界和周围场景的认知,最重要的是对看不见的东西的认知——这是决定我们认知能力是否具有竞争力的很关键部分。

小时候看《福尔摩斯探案集》对福尔摩斯跟华生的相遇印象极深。

福尔摩斯看到华生的第一眼就说: “你是从阿富汗回来的”。这让华生非常惊讶,因为这个事情太神奇。

他们后来再讨论这件事情的时候,华生认为一定是有人告诉福尔摩斯了,而福尔摩斯告诉他并没有,并且很费劲地复盘了那个瞬间发生的过程:

“别人介绍你是一个医生,我看你有军人气势,那么你就是一个军医;我看见你的脸色很黑,但你的手腕儿很白,那证明你的皮肤本来是很白的,你刚刚从一个阳光很充足的地方回来;

你的面色憔悴,表现出一种旧病初愈的状态;你的左臂受了伤,动作看上去有些僵硬。那么一个英国的军医在热带的地方历经艰辛,左臂负过伤,最近英国在什么地方打仗呢?在阿富汗。

所以我认定你是从阿富汗回来的”。

福尔摩斯的这种回溯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,但他在一瞬间就完成了,他依据的是一个思维模型:溯因推理

「溯因法」或「溯因推理」是推理到最佳解释的过程。它是开始于事实的集合,并推导出其最佳解释的推理过程。

换言之,你看到了一个结果A,然后推理出到底什么导致了A的最佳解释的方法。

溯因法,由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初步提出,其原词译为“还原”。

我比较喜欢这个词“还原”——

我们之所以构建「认知体系」,就是构建一个能“还原”事物本质的工具,从而识别问题背后的真相。

换言之,“识别”是从“表象”通过快速复杂的后台计算,捕捉到外在对象深藏不露的信息。

举个栗子,“识别”高手杜月笙:

杜月笙有句名言:你可以不识字,但不能不识人。

有人不相信杜月笙识人的本事,于是跟他打赌,说是有十个人,其中五个是乞丐,如果杜月笙能指出其中这五个人,就给他10万大洋(具体数字未求证)。

杜月笙二话没说,接了赌局。

于是打赌之人,开始培训这五个乞丐,从穿衣打扮、礼仪、礼节、礼数、到读书棋艺等一应俱全,花费了不少的功夫,而五个人虽达不到贵族范,但也算混的过去。

一切妥当之后,他领了十个人,到杜月笙面前,让他指出其中的五个乞丐,杜月笙看看,说了一句:我请他们吃顿饭吧”。

酒过三巡,菜过五味之后,杜月笙就指出了这五个乞丐。打赌之人大吃一惊,问到:“你是如何看出来的?”

杜月笙说:“其实很简单,就一个细节,这五个人在吃饭的时候,都会时不时做一个动作,当筷子不一般齐的时候,他们会拿筷子朝自己的胸口撞一下,而其他人不会。”

杜月笙识别乞丐的「溯因推理」过程包含着两个要素:

1、事实,你眼前看到的这个事实:筷子不齐的时候,撞胸口来对齐。

2、故事,这个事实背后的故事:乞丐乞讨多数是没有固定吃饭的桌子、碗之类的工具。

故事是在特定的时间、场景,经过一个也许很漫长的过程形成了眼前的事实,而“识别”是从事实倒推出场景,也就是说,从眼前的事实去还原背后真实的故事。

其他的什么知书达理,礼节礼数,都是表象,是我们看的见的东西。

这就是「溯因推理」的过程——

要实现杜月笙这样的“识别”能力,就必须从大量的数据当中,自下而上地生成模式,这种模式的建立,就是我们的「认知体系」。

换言之,「认知体系」,就是以相对固定的程序去处理复杂的、多样性的数据,然后在这些数据里发现万变不离其宗的“宗”。

02

如何构建个人的「认知体系」

及「认知体系」的运用

首先构建的前提是,我们要有一个认知起点:

就是小王子的话: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都是看不见的!

其次我们用:「点线面体」的思考方法去找寻线索、识别问题。(得益于曾鸣《智能商业》的启发)

构建「认知体系」的方法:

取点→连线→构面→建体

取点:你要干嘛?如果是创业的话,这个“点”,就是“解决什么人的什么问题”?

如果是相亲的话,这个“点=相亲对象”;

如果是大学毕业,纠结,迷茫是留在大城市呢,还是回老家,如何选择职业,那么这个“点=个人”

连线:横向找出和这个“点”相关的元素及数据,进行归纳、整理,最终分析出各元素之间的内在、外在联系。

构面:纵向分析各元素之间的“连接”、互动关系,组成了一个具备特定功能的结构整体。

建体:把此结构整体放入更高维度的空间,拉长时间周期去验证,最终得出判断。

这样说有点抽象,举三个例子:相亲、职业选择、创业,让你吃透如何构建「认知体系」

第一个栗子:相亲

取“点”=相亲对象

对象个人的元素:颜值、身高、智商、性格、最擅长、兴趣爱好、生活习惯......(标注黑体的都是需要具体分析的,性格决定命运,兴趣爱好,决定对象是否自己跟自己能玩嗨,而不是比较能粘人的那种;很多生活习惯是无法改变的,如果还原对象背后的故事,全看这个细节)。

对象周围的元素:家庭背景、父母、亲戚、同事、兄弟、闺蜜......(看家庭背景,不仅仅是看钱,还要看父母受教育的程度,说白了,就是原生家庭。

这里能还原的故事很多:看对象是否孝顺父母,是否有妈宝男倾向,恋父情节,这些都是会给婚姻和谐带来不利的因素;

如果是男人,他孝顺父母的话,那今后他对你的父母也不会差;

看对象和兄弟、闺蜜之间的感情,关系相处。

能还原出:对象是男性的话,他如果有几个两肋插刀的哥们,那说明他对你背叛的概率很低,因为忠、义。

对象职业的元素:曾经就读什么大学、硕士、博士,工作单位、收入.....

为什么大学很重要?这就还原出:他在大学之前的努力程度,中国高考制度,还是相对公平的。

对象规避风险的元素:是否有规避风险的意识?比如是否买过保险?为什么买?为什么没买?

这能还原出,他是否对人生有具体的规划,对自己和家人是否负责任,而不是脚踩香蕉皮滑到哪里是哪里的人,这次疫情不就显现出很多真相吗?

总之,如图:

“连线”、“构面”是非常关键的:

横向思考,连接同类相为“线”;纵向思考,连接背景构成“面”;然后放入更高维度的空间,把时间轴拉长构成“体”;

用「放射思维」「溯因推理」“识别”事实,倒推出场景,还原背后真实的故事。

他今天之所以成为“他”,不是天上掉下来的,是跟他周围的生活环境、他的原生家庭,包括他处理关系的情商......。

我之前有个闺蜜,和农村来的一个高考状元,后来成为是博士的男士恋爱,我们认为的“条件”,他基本满足,有车有房,收入稳定,而且职业生涯一马平川,研究项目国家重点扶持,两人卿卿我我,不到一年就结婚了.......。

但过日子可没那么多风花雪月了,结婚不久,闺蜜就发现了一个不能容忍的小细节,这位“哥们“上厕所从来不掀马桶圈,每次搞完之后,总有痕迹,开始闺蜜是好言指导,但“哥们”是虚心接受,屡教不改。

由此细节不断衍生出N多个细节,喝粥、打嗝的声音很大,凡事爱钻牛角尖,斤斤计较......。(这能还原出什么故事?大家思考一下,留言讨论)

但话说回来,这“哥们”孝顺父母,和兄弟之间的关系不仅融洽,关键时刻,大家都会出手帮忙。

我们都说找另一半,要找个价值观一致的,但最重要的东西都是看不到的。

因此,在无法确定的时候,就要构建一个相亲的「认知体系」。别指望能改变另一半,识别之后,只考虑是否能接受。

网上太多这样的文章,比如《远嫁的女人,有多辛苦》;比如《为什么上海家长都不愿意把女儿嫁给外地人,哪怕是高知》。

其实说的都是这个理,但他们只给鸡汤喝,看完似乎懂了很多道理,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。

而我给鸡肉吃,再来:

第二个栗子:职业选择:

很多大学生毕业后,都纠结一个问题:是该留在大城市,还是回到家乡?

其实这个问题与个人的职业抱负以及价值观是有密切关联的,但谁不都在年轻的时候很迷茫吗?

无法对未来评估,那么当下就建立个「认知体系」:

取点=个人:天赋、性格、学习力、努力程度、核心能力.....。

连线=你要选择的岗位、行业、企业,横向连接同类项,类比,分析数据,找出跟这个“点”,你个人能力匹配的相关性。

构面=纵向思考还原,这个行业或企业的生命周期,发展趋势,换句话说,公司倒是个大公司,但这个行业不久的将来没有了,就好比柯达胶卷。

建体=更高维度的空间、更长的时间轴,“大城市”的经济状况,发展趋势,未来5到10年的政策扶持等等。而“家乡”也未必没有机遇,现在不都在大力发展4、5线城市吗?

所以,就“个人”这个“点”来说,发展自然很有限,如果你处在一个正在崛起的、或者高速发展的“面”和“体”之中,哪怕眼前的薪资水平不高,或者你认为个人能力暂时没有得到充分的施展,这都可以接受的。

比如线上有个粉丝,来咨询我是不是要选销售,因为他是二本,学历也不高。似乎除了这个职业,他选择的面很少,而且自我感觉没什么前途。

为此我还写过一篇文章《大学生毕业后为什么要选择销售》在知乎上高赞。

但我告诉他,如果要选,线下就选需要专业背景的销售,比如保险(金融、医疗),比如房产中介等,不懂可以学嘛。

不要在乎眼前的工资高低;是否能出单;是否丢人之类表象的东西,关键是这类公司能真正接触到高净值人群,这就是你的人脉圈。

干个三到五年,积累了专业知识,积累了人脉,再往高处走。

如果想在线上做销售,那么选择社群大V,自媒体大V这样的老板,学历不高,哪怕去给这些人的运营做个助理也好。

只是在这个过程中,还原这些大V背后真实的一面,看他是如何获客,如何引流,如何裂变,如何变现的......。哪怕自己做个社交电商,路子都摸熟了。

当然关键还是“连线”,连接你的兴趣,喜欢金融,还是喜欢做产品经理,营销,又或是自己喜欢写作的。这样虽然是苦逼一样的熬,至少也熬的开心点。

总之,我们每个人构建这样的「认知体系」,不仅仅是为了事业、职业的发展。

关键是培养一种思考能力。

这种能力,可以帮助我们较为准确的评估未来5到10年的态势,即便有很多东西也许我们并不了解,但至少了有了学习和研究的方向,不至于两眼一抹黑,真的全靠“猜”,即便是“赌”,也知道底线和筹码。

从《本想深耕一个行业,却面临中年的职业再选择》一路写到这里,第三篇文章了,其结论,就是想表达,那些遇事不慌的高手,都具备「认知体系」这个工具。

这也说明了为什么他们能在任何竞争中,稳操胜券,因为这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能力,是“可迁移的”的能力。

第三个栗子:创业

比如,我想做自媒体创业,那么我写什么内容呢?

改版以后,我取的“点”是解决“自我成长”的问题——

根据这个“点”“连线”是两大基石:认知体系&知识体系,构建的“面”是事业观(职业生涯)、金钱观(钱的风险规划)、家庭观(处理关系的高手从而和谐幸福),最后的“体”是获得终生受益的实践智慧,搞定人生。

我的步骤就是,用「认知体系」将我要解决的“自我成长”这个问题,进行“分块”,然后用「知识体系框架」去解决。

于是就有了以下两张图:

1、个人成长问题图:

f3d52a65-93d7-436b-a86a-ebe7830ac2bc.jpg

2、个人成长逻辑:

本号内容的输出,也是按照这两个图的逻辑,如果想与我进一步探讨「认知体系」,可以持续关注本号或留言,我们一起认知迭代。

写在最后的话:

总想强调这句:你聪明不聪明,不在于智商的高低,而在于你是否擅于思考,是否擅长用「认知体系」将问题“分块”,然后再对各个分块的问题使用已有的「知识框架」去分析和解决。

(备注:下篇文章着重讨论知识框架的构建,欢迎关注本号)。

这样才能在商业活动、个人生活、投资项目中做出相对正确的判断及决策。

我们经常说“求知”,好像“知”是一个对象,放在那里,我们伸手去拿就好了,所以我们自以为获得了知识,就能够掌握这个世界,就能达到我们的目标。

但真正的“知”,不是见到即得到,就像我们射靶子,你看到那个靶子未必就能射中一样。

认知的深浅,是对那些看不见东西的把握。

今天的知识点,似乎有点烧脑,但相信我,烧脑的过程都是值得的,我们不怕痛,只怕痛的没意义。

前些年有一本畅销书《决胜两秒钟》。

书中也阐述了认知优势的问题,它表达的这种优势,就是福尔摩斯、丁元英《遥远的救世主》这种神咖,秒看问题本质的本事。

当然,就我们而言,要掌握这种“决胜两秒”的认知优势,是先要构建自己的「认知体系」,再刻意练习。

一旦形成,就

那么我们的命运肯定会有颠覆性的改变,因为:

在一秒钟内看清本质的人和花半辈子看清本质的人,自然是不一样的命运。—《教父》
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20-5-14 08:48 | 显示全部楼层
好滴好滴,厉害了我的哥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20-5-14 09:05 | 显示全部楼层
一直在看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20-5-14 09:22 | 显示全部楼层
元芳你怎么看?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20-5-14 09:39 | 显示全部楼层
纯粹路过,没任何兴趣,仅仅是看在老用户份上回复一下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20-5-14 09:39 | 显示全部楼层
占位编辑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20-5-14 09:39 | 显示全部楼层
提示: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20-5-14 09:39 | 显示全部楼层
谢谢,下载来看看!无暇牛X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20-5-14 09:39 | 显示全部楼层
金色旋风还是很牛B的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20-5-14 09:39 | 显示全部楼层
看起来不错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Archiver|手机版|金色旋风创业网 ( 浙ICP备19037471号-2  

GMT+8, 2024-4-20 00:07 , Processed in 0.202381 second(s), 20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4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